《一個人的一一》戲劇顧問的創作日誌 #第三天
──徐硯美
20201231
不管未來在台上出現一個怎麼樣的洋洋,「拍與被拍,觀看被拍,拍觀看被拍」這件事情是一定會出現的,這是這齣戲的「形式主心骨」。
城市如何影響我們的觀看方式──集體之下的個體/流動之下的靜止
1. 隔離的室內與室外 (俯瞰與窺視):
‧ 樓與樓的對望
‧ 窗與窗的對望
‧ 高速公路與室內的對望
2. 流動創造出的時間感──對應沒有時鐘的隔離酒店
‧ 行人所創造出的時間感
‧ 車流所創造出的時間感
‧ 光所創造出的時間感
‧ 大樓的每一格窗內的空間/人所創造出的時間感
3. 隔離時,是如何自我對話的?
‧ 隔離的人,是如何感受時間的?
‧ 隔離的人,是如何感受空間的?
‧ 隔離的人,是如何觀看外面的世界?
‧ 隔離的人,是如何與人產生聯結?或者,如何看待與人連結這件事?
4. 城市的觀看方式
‧ 我們的感受是一個室內空間,他者卻只看見一格窗
‧ 他者看見一格窗的同時,也看見成千上萬的窗
‧ 在成千上萬的窗中,我存在的這一格,是如何被看見的?
‧ 作為觀看的主體時,我又是如何觀看他者的?
‧ 我是如何找到自己觀看的焦點?我是如何選擇凝視的對象?
‧ 對於凝視的對象,我是投射?還是期待他也這樣凝視著自己?
‧ 在凝視時,我是感到孤獨,還是感到寂寞?
5.窺視與童年(創傷)
‧ 我們如何在窺視中找到自己的主體性?
‧ 窺視讓我們從他者的投射中找到與自我的連結──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情感與慾望?
‧ 窺視與沉默──我們如何在窺視的時候,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?
※楊德昌的電影當中,城市(Urban)/現代化(Modernization)對人帶來的改變與衝擊,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,而在《一一》的電影當中,有很多的從高樓俯瞰的鏡頭、從窗看窗的鏡頭、從鏡面反射的鏡頭,這些都讓我們被帶到非常當下的「現在/現代」,因為這城市(Urban)/現代化(Modernization)所創造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就是「距離」,而這樣的距離,所帶來的感受,就是「隔離」。
《一個人的一一》其中一個要在這次排練中摸索與發展的形式:
1. 以宏元為第一層主體,攝影者是俊傑
2. 以看著窗外的宏元作為第二層主體,攝影者是俊傑
3. 以1.2.拍攝的影片作為的三層主體,由宏元來觀看
4. 以3.作為第四層的主體,攝影者是俊傑(拍在觀看的宏元)
5. 影像的內容會在進行後製的剪輯(需要實驗:非常一致,或者是非常零碎)
6. 透過觀看的層次,去讓「觀看的方式」變成「時間」本身:
‧ 被拍的過去
‧ 拍攝的當下
‧ 觀看所預視的未來
※各種影像跟時間的折射,讓影像變成時間的隱喻,從而暴露現代人是怎麼看事情的
※如何在舞台上,表達我們對「電影」的看法──偷窺不是特寫,偷窺是一種觀看的時間,而時間也是一種觀看的距離
※不管未來在台上出現一個怎麼樣的洋洋,「拍與被拍,觀看被拍,拍觀看被拍」這件事情是一定會出現的,這是這齣戲的「形式主心骨」。
/ 相片由林奕華導演提供,攝於排練期間。/
Komment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