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奕華:藝與術,梁與祝
主場新聞|主場藝術 梁祝於我,精神上與實際上永遠不老,因它有著先知的特性,能預知過去未來:千年以前的一則口傳傳奇在今天仍能是現代人的啟示錄,皆因在封建時代女子扮男裝求學的故事裏,隱藏著大量隨時可被用作思考和解讀現况的時代密碼,譬如,女性在求知,創造的慾望上,是不是因長期受抑...
林奕華:我的藝術學校
主場新聞|主場藝術 在在學之年,我與學校的緣份很淺,也頗坎坷。哈。 幼稚園至小學三年級在家的隔壁上,是民生書院。67 暴動,停學半個學期移居港島,天天關注娛楽皇后戲院上映什麼電影,下學期回歸學校成績一落千丈,由之前必在前四名降至第七。家長決定給我改變環境轉到太子道新法書院。...
放封﹒台北
蘋果日報 有個監獄用語叫「放封」。即讓犯人出牢房散步、做運動、曬太陽、吹吹風,而放封的庭院或球場叫「放封區」。印象中學畢業後,台灣是港人最愛的「放封區」,一周勞碌過去,周五放工狂奔機場周日晚機返,兩天半吃吃喝喝、嘻嘻哈哈,「叉足電」周一又搏殺。近年有如牢籠的香港風雨飄搖、怨...
林奕華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音樂劇 梁祝落入消失症世代
D08 | 副刊文化| By 吳世寧 廿歲港女到台灣租屋大肆搗亂,還把電視機偷走;隱青隱居九年,剛重投社會工作,卻疑因壓力太大而燒炭自殺。除了批評這個世代的青年不思進取外,我們是否也應反思現今社會為青年提供怎樣的空間及機會,他們度過的是怎樣的成長及青春?若成長是追尋自我,若...
徐硯美:畫一幅眾生的「自畫像」─我讀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歌詞
主場新聞|主場藝術|文:徐硯美(台灣人, 文字工作者) 細細讀完了林奕華寫給《梁祝的繼承者們》的每首歌詞,需要沉澱一陣子,才懂得,那一首首長長長長的詞,是在說著人生的「無常」,以及,藝術的「無償(徒勞)」。然後,我逐漸地開始明白,這些歌詞不是在告訴我們林奕華認為的無常與無償...